Monday, September 26, 2011

[淡水] 菜市場裡的美味

若到異地,不曉得要吃什麼時,通常進菜市場裡逛一圈就對了。

上週五,在汽車保養過後,在淡水河岸喝咖啡之前,決定先填飽肚子,但之前去過的義裕排骨沒開,沒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,臨時決定先逛逛當地的菜市場。

時已中午,但菜市場在星期五的這時,仍然熱鬧。我們從中山路25巷進去,經清水街,再從中山路129巷出來,在回到中正路上之前,瞥見一間小麵店,裡面座位幾乎都滿了,外面還有人排隊外帶,直覺告訴我,這家店值得期待。

等了一會兒,忍不住問了店家,終於橋出兩個人的位置,就坐後,稍作觀察,決定捨棄原本想吃的湯麵,改喝香菇肉粥。



這粥裡有肉絲、芹菜、油蔥,湯頭甚味美。


小菜則點了紅糟肉,這肉肥瘦勻稱,外皮酥脆,內裡軟嫩,所以吃到剩兩片才想到要拍照。 XD


上面這盤則是雞卷,也就是赤肉卷,一樣外皮酥脆,看似其貌不揚,但還蠻好吃的。


炸花枝則類似鹹酥雞口味,就比較一般。油豆腐也是。

整體來說,我們吃得很滿意,更滿意的是,小小不起眼的店面,服務超好。不但會隨時詢問需要,還會主動推薦菜色,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我們吃上面那碗粥,店家總共來加了兩次湯,超贊的啊!



吃完付賬時,攤位旁還是有人點餐等外帶,可見生意真的是不錯。

想想也頗合理,畢竟菜市場旁的攤位,主要顧客就是攤商和家庭主婦,不經濟又美味實在無法生存下來啊。



這家店沒店名,也看不到門牌,大概就是從捷運站走中正路過來,到了中山路129巷右轉,看到上面這個「淡水龍山寺」的招牌再走三步就到了。

下面則是google maps上面的街景圖。

 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 吃完後往有河book去,可惜他們的咖啡機壞了,無法攝取咖啡因,只好轉戰其他地方。臨走前在露台看到了惡名昭彰的河岸工程,和遠方深色的觀音山相對照,新生地上那乾枯的草皮,真是一整個醜。

我們只能安慰自己,還好,還有巷弄間的平民美食,拯救了我們已經枯萎的淡水再遊意願。


 

Friday, September 16, 2011

高雄匆匆一遊之粗略感想(其實是五月遊記)

高雄,一個我想去已經想很久的地方。上圖攝於駁二藝術特區。原本是高雄港的接駁碼頭,後來改建成藝術特區,有展覽,也有演唱場地,旁邊是條利用率很高的單車道。

勞工博物館也在這裡,這是牆上的畫。這裡一定要來,一改以前高雄的印象,也對高雄人能有這樣的空間感到羨慕。


話說從頭,大約是兩三年前,就一直有到高雄走走的念頭。這個除了台北以外最大的直轄市,卻一直在我的旅遊點之外。我去過台南(廢話,我是台南人),也去過屏東、墾丁,台東,唯獨高雄常被當成轉運站,跳過。

但不管是看新聞報導、網友文章,或者經過時從車窗眺望,總覺得這個城市應該已經變得很不一樣了。終於,五月23~24日,我們去了高雄。


這家米朵花園飯店,小巧但還算精緻。這是早餐,地點在頂樓,外面有個小花園。這家飯店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,飯店櫃檯看我們停車很小心,就透露一個獨立車位給我們,真是不錯。


因為前一天其實是我弟弟的婚禮,所以我們到高雄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。當晚就在飯店附近的夜市買晚餐。我必須說,高雄隨便一個夜市都能買到滿滿的好吃的食物啊。這個夜市小小的,所以不是六合夜市,地點就在忠孝二路上。

前一晚滿載而歸,但隔天就摃龜了,因為我們完全忘記高雄好多地點星期一都休館。像是我們滿心期待的莫迪尼亞尼展,啊,無緣啊,那些臉頰修長的美人~~


不得其門而入,只好拍拍門口的海報,高美館外觀,以及走向停車場時看到的草地上白菇。有點稀微哪。對了,連另一個鐵道模型展也殘念了。orz


捷運之旅就幸運多了。光是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就值回票價了。其實不管是美麗島站、中央公園站,都感覺得到高雄捷運的用心。

這些捷運站的建築具有美感,像是剛剛的光之穹頂,以及這個手扶梯出口,都充分運用了光影的變化。

這是美麗島站出口,建築師是高松伸,果然頗具科幻風格。

之後來到中央公園站,這裡是英國建築師Richard Rogers的作品。我看到這手扶梯中間的水流就看呆了。光線從開口處隨著水流洩進來在水池裡跳起圈圈舞,真是漂亮。

途中還經過世運主場館,但時間不夠就沒下車了,看得出來那個遠方的小小巨蛋身影嗎?XD


逛完中央公園站和美麗島站,我們就直奔紅線的尾端,橋頭糖廠。從車窗外看出去的可能是楠梓加工區。

高雄捷運搭起來和台北捷運差不多,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不像台北那樣人擠人。我們在捷運轉乘間發現有服務櫃檯,詢問問題也都得到熱情的回應。



一出橋頭糖廠站,就有服務人員廣播糖廠怎麼走,可見這是熱門觀光景點。還好我們是星期一來,沒什麼人。但也因為如此,很想逛的白屋也沒開。 orz

不可免俗的,來糖廠就要一嚐冰品。這裡的紅豆酵母冰,吃起來是懷念的健素糖口味,頗特別。

而我們對園中一棵雨豆樹印象深刻,這形狀太迷人了,簡直是小學生畫畫的樹木形狀。 XD



這次到高雄,時間真的太短,一天多的時間只有朦朦朧朧的印象。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南方城市印象,讓我決定下次一定再撥個幾天,好好認識這個城市。

Thursday, September 01, 2011

iMac入手

開箱文。但因為這週重感冒(我好像每年季節交替都會感冒,一年兩次),所以只拍了兩張照片。

先講古。迎新不忘舊,手邊的Sony Vaio筆電真的很讚,已經用了快七年了,除了一年多前因為WiFi軟體太舊而拿到保修中心重灌驅動程式之外,都沒出過差錯,連當機的印象都沒有,日本製的果然厲害。當時記得要價六七萬吧,這樣換算下來一年一萬,似乎也沒比用了三四年就報銷的筆電遜色。

但七年前的機子還是速度慢了,近來只為了在程式間轉換就要等上幾十秒,嚴重考驗我的耐性。要買台新電腦的種子就這樣慢慢萌芽。

幾個月前開始物色,幾乎只鎖定all in one 機種。因為我想要在環法賽時期能隨時搬到客廳看轉播,但又不想要筆電那樣侷促的鍵盤與螢幕配置。

到電腦商場看了幾次,似乎只剩iMac可以考慮。一來外型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,二來iPad使用一陣子之後,似乎對蘋果的好感度上升不少。(其實是UI比較熟悉了。)不過說來好玩,背後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,我相信Google說的,以後很多事情都會在雲端(瀏覽器)上完成,這樣就相對擺脫了對微軟的依賴。

但我真是PC的重度使用者,打從高中摸到電腦以來,二十幾年都是跟批西打交道,對於要轉換到蘋果還是有點怕怕。所以我做了一個轉換表,確定我常用的功能都能有解決方案時才下手。(目前只剩下文件追蹤修訂似乎仍無解。)

然後在大家爭議颱風假的星期一(八月二十九日)它送來了,結果因為感冒無力,遲至星期三晚上才開箱,今天是相處第二天。並沒有太多轉換上的痛苦,而且鍵盤和滑鼠無線真是不錯。

以後就請您多多關照了,我新的iMac。


對了,照片中最前方是Magic trackpad,操作方式很像iPad的觸控面板,很有趣的體驗。